当前位置: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 宣传部 > 最新消息
立德树人 全员育人 开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副院长 黄赛玉)
2013-09-03 10:48 | 编稿:谭燕 

一、 “全员育人”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第一、“全员育人”概念的提出

最早是在1950年的8月,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口号,从那时起,“三育人”工作,结合各个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教育战线的任务,取得了很大成绩。“三育人”的精神实质就是“全员育人”。

第二、解放后我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全员育人”教育思想的阐述

首先是毛主席曾经说过,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更应该管。

然后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都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他还说:“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

江泽民于200021日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提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④胡锦涛2010713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

第三是:近十年来几个重要文献对“全员育人”教育思想的明确要求

①中发 [2004]16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旨在强调“全员育人”。

③《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全员育人的内涵

“全员育人”从广义上说是全社会都有育人职责。作为高校要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学校育人”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有育人职责;“家庭育人”主要是指父母亲、亲戚朋友要担负起子弟养育的责任;“社会育人”主要是全社会都应该确立育人意识,高校尤其要发挥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实习实训单位的育人功能等;“学生自育”主要是指要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功能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先锋模范作用达到育人目的。

“全员育人”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和义务。我今天重点要讲的是狭义的“全员育人”。

三、“全员育人”的现实意义

“育人”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包涵了思想品德的养成、体力和智力的提升等。新形势下,德育内容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观念、理性精神、全球化理念等等。正是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1.“全员育人”是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特点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 90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们的思想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积极、健康、进取、务实,价值取向多样化,个性鲜明,主体意识强,缺乏辩证能力、思想根基不牢。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不会轻易接受任何强制性的灌输,对于来自外界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往往更愿意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来判断。因此,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的身份去说教,而课堂外的其他教育载体和形式没有与之呼应协调形成合力,学生表面上可能会接受,但内心里会有着较强的抵触,甚至适得其反,实效性不强。如果确立了全员育人理念,高校全员从不同的角度、依托不同的载体和教育形式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思政教育工作就会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全员育人”是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根据人的社会化理论,每一个学生都要进入社会生活,他必须通过教育以及其他途径,不断习得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以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使既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并使社会得到发展,也需要通过教育以及其他途径将所有人的知识、道德、行为等等纳入规范的社会生活体系。人的社会化过程同时也就是人受教育的过程。这里的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教育甚至也不仅仅是指学校的教育,而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社会生活对其社会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来说,能够对人进行教育即对人的社会化进程产生影响的结构包括了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工作机构、大众媒体、政党、政府、公共生活场所等等广泛的领域。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大学生要逐步建立起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与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书本学习、师长教育、社会实践等方法获得。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共同完成。我们要改变原有育人路径较单一的局面,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多条路径,充分挖掘学校以外的育人路径的潜力和作用。

3、“全员育人”是我院构建大德育教育体系的需要所谓“大德育”,我的理解一是“以人为本”,关照每个学生的成长;二是整合各种德育力量,优化配置德育资源。

要关照每个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将每个学生视作大德育的主体。我们原有的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向人人,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效果很难说;主题班团会议,团学活动虽也是面向人人,但实际参与和得到锻炼的往往也是部分精英。如何让每个同学得到锻炼、接受熏陶,所有活动不仅仅是面向每个学生,而是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得到锻炼和提升。因为思想教育不像一般知识转化那样容易,是要把思想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并成为其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必须能够“打动学生”,做到“知情意行”,使学生将德育教育从理解到内化为道德情感和信念,再到落实到行为上,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

要整合各种德育力量,优化配置德育资源。必须做到“全员育人”,只有实现了“全员育人”,才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德育教育多张皮,实际工作却局限在小圈子、活动在窄范围、忙碌在少数人的现状。因为“全员育人”犹如一个网,在这个网上不但有教师,有辅导员,同样也有行政人员和各类服务人员,还有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等,大家联在一起“打成结、织成网”,形成党、政、学、团之间的“组织合力”、“部门合力”;形成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科合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门课程之间的“课程合力”;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工勤人员之间的“教职员工合力”等等。大家齐心协力,倾力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和做人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招得进、走得出、用得上,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4、“全员育人”是高职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像我们这类高职院校,一是自己底子薄,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与本科院校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二是生源质量差、问题家庭多、贫困家庭多,教育难度大;三是财政投资少,被迫无限制地扩大办学规模,增多的学生人数与现有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差距更大,更不匹配;四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学生交费上学后,对高校的教学条件和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增多(譬如,619日医学院校区学生躁动主要还是与我们的办学条件太差有关,一间寝室住10个甚至10多个,有的还是一层楼才一个洗簌间,吊扇的风对上铺有用,对下铺基本无效等等);学院党委为积极应对上述问题,利用干部大会专题强调全员育人的理念,很难得,也很可贵。这对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大”德育体系,缓解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教育教学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剧增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5、“全员育人”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需要。大学学习生活包括入学教育、军训、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考试、实习(实践)、求职等环节,涉及到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诸多方面。社会、家长不仅需要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更需要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必须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

四、全员育人的具体内容

全员育人的具体内容是“五导”:

一是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二是学业辅导。主要是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学习。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三是心理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的愿望。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的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四是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五是成长向导。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有针对性的促进自我实现,进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方向,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全员育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根本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谈化。在教育实践中, 育人目标常常被具体工作层层弱化、淡化。一般情况下,高校通常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分为各自独立的三部分,人才培养又进一步分为各自独立的教学和德育二个方面。这样德育便被理解或被当作与智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一样具体的“德育工作”来执行,并独自承担起育人的重任。 如此分解的结果便是高校育人根本目标不再统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不统领高校的智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等。育人目标变为德育工作,并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做,而不是渗透在高校三项职能之中,并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实际上是对育人根本目标的模糊或弱化。

2、“全员育人”观念淡薄。由于将育人根本目标当成一项具体工作,有的教职工在认识上总把育人孤立起来看,提到育人就立即联想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总是把育人看成是“思政课”教师的事,看成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实践证明,如果将育人理解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并作为一项具体工作,“齐抓共管”就只能流于形式,专兼职育人队伍将难以真正形成,育人工作将陷入“孤军奋战”的无援状态。

同时,“思政课”难以改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往往不管学生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上完课就算履行了职责,学生到底怎么样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这样思政教育多停留在理论的认知层面,存在表面化、印象化的现象,这就造成学生普遍存在“知行分离”、“知而不行”的现象。

3、德育首位落实不到位。由于高职院校德育过程与结果缺乏相应的操作与考核评价体系,加上各种办学评估、示范校建设等工作,使高职院校把科研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了首位,而把德育放在了较为次要的地位,德育难以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之中,难以渗透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德育往往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一种“应景之作”,德育被置于“首而无位”的尴尬境地。德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六、全员育人的实现路径

1、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一个教书和育人内在统一的概念,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的,既不存在离开“教书”的“育人”,也没有不“育人”的“教书”。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书育人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教学生做人。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也是育人的主体。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热爱祖国,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求真务实。教师不仅教书育人,还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吸引学生、感召学生,使学生们终身受益,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专业课在各门学科中都应渗透德育内容。譬如在专业课教学中,科学家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事迹,诚实守信、求实务实、吃苦耐劳等健康向上的精神以及专业特征的职业价值理念(如护理专业的南丁格尔精神“博爱、奉献、人道”;工科的“精益求精”;会计专业的“不做假账”)等等,都可以广泛地挖掘利用。并将人品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这里,关键是每个教师要有这个意识,学院要有这个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2、管理育人。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贯彻和实施高校的教育教学制度的责任,既连着教师,又面对学生,发挥着育人的关键作用。学校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对学生而言,管理育人的前提是尊重、关爱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少数的管理人员把说教当作管理,把批评看成教育,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甚至容易激化矛盾,学生出现过激的言行。因此,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增强育人意识,本着以学生为本、教育为主的原则,热情面对学生,理解、尊重学生,转变工作作风,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与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努力达到管理育人的目标。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发展,凡涉及到学生事务的,都能够各司其责,共同完成育人职责。

3、服务育人。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知识素材、一个生活事件、一个话语信息,都可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后勤、保卫、宿管、资助、计财等服务部门工作人员是不上讲台的教师,在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服务的同时,还应承担在服务中育人的职责。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为了追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树立“学生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把服务工作与培养学生公德意识、勤俭节约、爱护环境、诚实守信等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创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譬如宿舍管理可通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培养学生爱卫生、爱劳动和尊重他人劳动的美德。食堂在伙食供应过程中,通过宣传节约(饭菜和水等)、杜绝浪费,坚持热情服务、处处关怀等,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就是说服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境界、吃苦耐劳的高尚品格来感染和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服务育人。

4、党建育人。党务部门人员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引领育人方向的重任。高校通过建立和完善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把更多的优秀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一方面在育人工作中,学生党员既是工作对象,又是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党员发展本身就是育人过程,发展一名合格的党员,对发展对象本人、周围的普通同学和参与发展工作的党员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取得育人效果。而学生党员是学生中优秀的群体,他们在引导、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上具有特殊优势。他们与广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娱乐,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一言一行都相互影响。可以说,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部门和人员所不能替代的。然而随着商业经济日趋繁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金钱至上”、“损人利己”等功利思想在高校学生中悄然滋长,理想与信念的弱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强化党建工作来培育高品质的社会建设人才是潮流,也是使命。

5、团学育人。团学部门人员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要主动承担育人职责。一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使学生干部参与育人工作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变学生“他律”为“自律”;二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占领业余时间,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寓育人于校园文化活动中。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主题班团会议,团学活动等在设计方案时,要切实让每个同学得到锻炼、接受熏陶,这无疑对活动的要求、形式以及我们工作的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思政工作者要有这个理念和指导思想,有了这个理念,就会想方设法朝着这个目标去设计方案,创新方法。

6、家庭育人。家庭育人是全员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起互动的平台,形成联动机制。这一块特别是在五年制学生的管理中,要把它作为经常性的沟通渠道,通过这一渠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学校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并询问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家长可以与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电话、短信、QQ等)进行交流,就学生学习、就业等学校和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建立家校通,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汇报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成绩,并介绍学校的发展成就、人才培养特色等。主动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及子女在校表现情况,辅助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7、社会育人。譬如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实习实训单位带教老师的职责;网络宣传、乃至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等,都应注意从正面引导学生,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做到校内校外相联系。就是不仅管校内,还要通过布置要求(如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等)、不定期检查校园周边的网吧和饭馆等,对学生在校外的活动适当控制。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对学生实施教育,譬如,我们顶岗实习、到敬老院志愿服务等,都要做好科学规划、战前动员、结束后讲评,使思想教育填充其间。

8、学生自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教育要把学生自身的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在自编、自演中自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自育的目的。

总之,狭义的“全员育人”就是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倾力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和做人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招得进、走得出、用得上,真正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